按照市委、市政府鞏固脫貧攻堅和開展鄉村振興工作安排部署,景洪市搬遷安置辦公室積極落實幫扶責任,及努力完成鄉村振興任務,現將2021年開展工作總結如下。
一、工作情況
(一)加強組織領導。按照省、州、市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關會議和文件要求,及時召開職工大會、支部大會進行宣傳動員和學習貫徹,尤其是重點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扶貧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,領導班子成員以身作則、帶頭示范,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上級決策部署上來,切實落實幫扶責任,有效發揮作用。同時,組織成立由辦黨組書記、主任為組長,班子成員為副組長,職能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景洪市搬遷安置辦公室工作領導小組,研究部署我辦的脫貧攻堅工作和鄉村振興工作。把鄉村振興工作納入我社總體工作任務中,及時召開專題會議認真研究部署,制定工作計劃,做到入戶前開會明確走訪目的,結束后集中討論研究貧困戶的情況、訴求和幫扶措施,每個幫扶人員根據結對貧困戶的情況,制定幫扶計劃,自覺做到把扶貧攻堅工作與日常工作同部署、同落實、同檢查。
(二)認真開展工作。景洪市搬遷安置辦公室掛鉤到曼點村委會回火村小組,建檔立卡戶28戶86人(截至2016年底已全部脫貧出列),按照精準扶貧工作要求,結合實際情況,市搬遷安置辦公室開展領導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活動,1名領導干部至少結對幫扶1戶“窮親戚”,明確幫扶責任人職責,每月至少到村到戶看望一次“窮親戚”,確保每名幫扶聯系人通過走訪農戶、實地查看、個別座談等方式虛心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,對貧困戶的情況深入熟悉掌握,與村“兩委”干部齊心協力,做到宣傳政策準確有側重點,制定幫扶措施有針對性,幫扶效果切實有效可見。
(三)結對幫扶工作組織有力,方法靈活。我辦幫扶干部先后12余次深入到掛鉤幫扶村及鄉村振興派駐村,扎實開展走訪、慰問、幫扶等活動,一是春節期間開展節日慰問,為結對幫扶的28戶貧困戶送去大米和油,價值3645元;二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,為掛鉤幫扶村購買生活物資,投入9900元;三是認真落實派駐村工作隊員每月1500元生活補助及購買意外保險;四是第二次抽調1名干部到景訥鄉勐板村委會擔任駐村工作隊員,助力當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工作。一年來,市搬遷安置辦公室社為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累計投入資金1.2萬元。
(四)扶智與扶志同推進。1月20日上午在市搬遷安置辦公室黨組書記帶領下,到回火村小組開展“聽黨話、感黨恩、跟黨走”主題黨日活動。市搬遷安置辦黨組書記、主任刀文華圍繞“兩不愁三保障”、危房改造、教育幫扶、醫療扶貧、就業扶貧、飲水安全、惠農政策等相關政策進行解讀,對貧困戶關心的問題進行現場解答,通過扶志、扶智、扶德、扶勤助力脫貧,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,自力更生,積極向上,早日脫貧,引導廣大農民群眾感黨恩、聽黨話、跟黨走的感謝黨恩之情、堅定跟黨走之志。
(五)工作作風嚴格。市搬遷安置辦公室在開展幫扶干部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中,嚴格遵守紀律,自覺踐行“群眾路線”“三嚴三實”“忠誠干凈擔當”要求,切實轉變工作作風,堅決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,輕車簡從,不增加基層和群眾負擔,自覺維護黨委、政府和黨員干部形象,同時,不斷加大資金使用跟蹤問效力度,使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發揮最大效益,并且在資金安排和使用方面不存在違規違紀問題,確保貧困群眾的利益不受侵害。
二、經驗做法及取得的成效
(一)扶貧先扶智。通過積極主動與幫扶對象溝通,定期走訪,及時了解被幫扶對象的思想、工作和生活狀況,建立與被幫扶對象的感情聯系,使其感受到社會的溫暖、政府的關心,從思想上給予正確引導,消除不良情緒。同時廣泛宣傳各級支農惠農和扶貧開發政策,引導貧困群眾轉變觀念,擺脫意識貧困和思想貧困,克服“等靠要”思想,增強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。
(二)產業扶貧。通過鞏固提升橡膠傳統產業和大力發展豬、雞、蜂等養殖業,拓寬了增收渠道,一定程度緩解了產業單一問題。
三、存在的不足
一是貧困村部分干部群眾有“等、靠、要”的思想
二是景洪市搬遷安置辦人、財、力有限,無專項經費、幫扶力度與龐大的需求相比有較大差距。
四、下一步工作計劃
(一)加強思想扶貧工作。積極主動與幫扶對象溝通,定期走訪,及時了解被幫扶對象的思想、工作和生活狀況,建立與被幫扶對象的感情聯系,使其感受到社會的溫暖、政府的關心,從思想上給予正確引導,消除不良情緒。廣泛宣傳各級支農惠農和扶貧開發政策,引導貧困群眾轉變觀念,擺脫意識貧困和思想貧困,克服“等靠要”思想,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,不斷探索致富辦法和增收渠道。
(二)抓好產業發展工作。指導、幫助貧困戶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,積極協調農科部門開展種、養殖技術培訓,并為貧困戶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。
(三)做好勞務輸出工作。動員貧困戶積極參與有關部門組織的務工實用技術培訓,廣泛收集用工信息,指導幫助做好勞務輸出和就業引導,拓展增收渠道。
(四)加強基礎設施建設。結合生態宜居等工作,加大扶貧政策、項目、資金的爭取力度,統籌兼顧,積極推進鄉村道路、房屋修繕等生產生活設施建設,使之與扶貧工作相結合,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。